《联合早报》社论
2019年10月7日
----
香港的暴力抗争在10月1日中国庆祝国庆时进一步升级,一名18岁示威学生因参与围殴警察,而被实弹击中胸部,送院急救。港府于是决定启用殖民地时代《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的授权,制订《禁止蒙面规例》(又称“禁蒙面法”),以阻吓示威者的过激行为。为避免暴力对峙陷入恶性循环,港府或有必要刚柔并济,通过管道舒缓民怨,除了尽速解决民生课题,更须重启政治改革进程。
《禁止蒙面规例》在10月5日凌晨生效,但抗争者不为所动,发起了更为激烈的暴力行动,迫使香港地铁一度全线停止服务,也导致另一名只有14岁的学生被警察射伤。香港舆论对于“禁蒙面法”的立场也一如所料地出现分裂,反对者认为这是当局进一步走向专制极权的迹象;支持者则认为不如此无法迅速恢复社会秩序,遏制香港进一步滑向无政府状态。
香港经济因为持续超过一季度的暴力抗争,已经出现衰退的势头,长此以往,或许无法避免失业潮的出现。香港的国际形象也因此而蒙尘,国际游客裹足不前,一旦国际资本也对香港的法治失去信心,则港人赖以维系“两制”的物质基础将不复存在。但更为严重的影响,是此起彼伏的暴力行为,将对一整代香港青年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跟台湾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拨蓝绿冲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际,以及英国通过脱欧公投等政治动荡时刻一样,香港社会经历了不间断的暴力抗争,不但让政治撕裂了社会,更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和谐。冲动的年轻人同沉稳的长辈,形成了不易跨越的认知和立场鸿沟。这一内伤若拖得越久,对香港的未来越致命;唯有尽快恢复社会的文明秩序,才能开始有意义的疗伤过程。
如实而言,在街头成群结队攻击警察、破坏公物,比在学校寒窗苦读、面对考试和升学压力,更容易吸引年轻飞扬的心灵。况且,在自由民主的大旗下同仇敌忾,让青年自以为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并在道德高地上找到归属感和存在的共鸣。但是,在街头发泄青春过剩精力的同时,香港青年却牺牲了求取知识,健全人生价值的宝贵机会,变得只问立场,不讲是非的糊涂人。
被政治主导一切的结果,扭曲了香港青年的价值观。当暴力成为常态,污言秽语成为自我表达的方式,香港所代表的文明法治价值,恐怕将与下一代港人渐行渐远。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试图跟学生对话时,遭发起罢课集会的蒙面学生撒冥纸,又多次阻止其发言,显示培养下一代精英的机构,也被这股反体制的暴力潮流所裹挟而沦陷。一些评论把这些香港青年比喻为当年中国大陆无法无天、打骂师长的“红卫兵”,并非无的放矢。
“禁蒙面法”可能只是港府恢复社会秩序的第一步,尽管朝野互信不足,任何制止无节制暴力的做法,符合大多数香港人的集体利益,理应得到社会普遍的支持。但是,一味采取强压的方式,并不是解决香港乱局的最好方式,港府也有必要针对困扰港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民生课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更为重要的是,政治问题还须政治解决,促使香港民众持续上街示威不肯退去的普选争议,还是得谋求妥协之道。
妥协本就是民主精神的实质,因为只有极权才能赢者通吃。2014年中国全国人大提出的香港政改方案(俗称“袋住先”方案),即由北京筛选两到三名特首候选人,再开放给港人普选。如果当年港人接受此方案,则特首尽管是北京认可的人,治理香港时也不敢藐视港人意愿,施政也更有民意基础。北京近来多次表示,仍然没有排除“袋住先”方案;作为一种过渡的妥协办法,恐怕必须是任何有责任心、愿荣光归香港的港人都要认真思考的可能性。
http://www.zaobao.com/forum/editorial/story20191007-995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