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时评、杂谈

上海如果不清零了,那就是全国都不清零了

作者:七味时光

----

这两天有篇科普作者的文章,内容大致是采访两位医生,本意是说上海医疗资源被挤兑,因此要求患者居家隔离等待官方进一步处理,然后总结出一个要提倡共存的理念。看了之后不吐不快。
不过该文章却揭开了一个事实:上海的无症状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是要照CT有肺部炎症才算确诊,不然你发烧咳嗽都不算,而因为没法给所有人照CT,大量的人连被拿去按照上海标准判断的资格都没有直接归类到无症状里。
现在这个无症状的定义很清晰啊:"核酸阳性,无发烧咳嗽等症状,且无相关影像学特征"。只要测试阳性,并且有症状都先归入阳性轻症型。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出现肺部感染症状需要住院,在肺部影像的基础上再判断是否重症型。
不能因为没资源拍胸片,就把没拍过胸片的都定为无症状。这是忽略实际症状的诊断逻辑谬误。这个当口,上海疾控专家还强调轻症居家隔离?如果说医疗资源有限,为了防止更多人感染,居家隔离也许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如果非要说这是上策,值得推广,这就有点荒谬了。其实国内大部分这种公寓,都不是独门独院的,所以如果居家隔离做不好,那就是共享一个楼道、一个电梯,很容易造成更大的问题。三针疫苗后老人都是轻症,这点比较赞同,但是为什么会给出100%自愈的说法呢?
香港这波疫情3个月死了7800人,按香港这波奥密克戎疫情的数据,感染死亡率0.68%,那不就是99.32%的人能痊愈,除开住院患者不也是几乎100%吗?按照上海2500万的人口,参照大规模疫情扩散后西方城市10-20%的检测阳性率(按传染性更低的早期毒株),上海如果走西方的轻症居家路线,等于家庭内全部感染,社区内传播,最终如果感染250-500万,那么新冠死亡17000-34000例,还有住院率重症率,给医疗系统带来的负担,还有其他因为医疗、食品、经济、社会各种问题的附带伤亡另算。
防疫是没有折中路线的,上海如果不清零了,那就是全国都不清零了。这种结果谁能接受?所以真的很讨厌自媒体人同时解读和传播很多需要专业性很强的知识。
青壮年人发烧到39摄氏度是可以居家隔离的,老人和小孩不行。共存路线不是什么好事,一旦共存后发热门诊和相关呼吸科门诊医疗几乎可以确定会挤兑。

居家隔离几乎可以肯定会增大无症状和轻症感染数量,如果上海共存了,但是其他地方还在清零,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控制,那就什么都白瞎了。
不断外溢要其他省市的百姓来买单,还真就“外省是全国人民的外省,外省病毒是全国人民的外省病毒”?
按照上海这种诊断逻辑只依靠CT来分型,那就变成只有重症和无症状两种区别了。
上海现在的情况就是希望用无死亡无重症的假象对比垃圾防控水平带来的其他悲剧来洗脑“新冠没有封控可怕”,而一旦共存之后,新冠的悲剧会迅速打脸,但已经失去后悔的机会。
现行政策执行时,一切的资源调度,一切的人力调度,是以默认当地居民服从政策、做好物理层面隔绝、尽可能减少传播风险为前提的。再次凸显了官方系统性科学性地阐述清零必要性(以及与奥密克戎共存潜在伤害)的重要。清零一定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即使是地方的专家,也未必能从此视角出发。
这次防疫如果被突破,全国防疫阵线会被迅速攻陷,接下来的一系列演化之后就是经济大萧条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全国各地基于公卫预防策略的清零式防控,基本都取得了战术性成功,包括疫情曾经最严重的武汉地区。
那篇文章的作者从头到尾其实都没拿出什么可以交叉印证的证据,甚至毫不掩饰采访提问中的引导性倾向性,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上海现在还没死人,所以奥密克戎不可怕,可怕的是防疫措施”。
虽然上海过去和目前的抗疫资源和组织存在不足和缺陷,但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调拨资源和改善组织,希望能早日清零。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成功?因为他们只喜欢成功者的生活方式,并不喜欢去学习成功者的经历!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